急性肾损伤(AKI)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病症。尽管在其潜在发病机制的理解上已取得显著进展,但近期流行病学研究显示AKI的发病率仍在持续攀升。其主要病理特征包括肾小管上皮细胞(TECs)的损伤与死亡,而受损的肾小管细胞与血小板等免疫细胞间的炎症反应会进一步加剧肾脏损伤。然而,肾TECs损伤如何通过血小板引发肾脏炎症的具体机制仍不明确。
2025年3月21日,Cell Communication and Signaling在线发表题为“Platelet glycoprotein VI promotes folic acid-induced acute kidney injury through interaction with tubular epithelial cell-derived galectin-3”的研究论文。该论文表明,肾小管上皮细胞(TECs)损伤释放的半乳糖凝集素-3通过与血小板GPVI相互作用激活血小板,促进血小板-单核细胞聚集体(MPA)形成并驱动巨噬细胞向M1表型转换。这种相互作用导致血小板、MPA与TECs损伤之间的恶性循环。通过干扰半乳糖凝集素-3与GPVI的结合以抑制血小板活化,可能成为延缓AKI进展的新型治疗策略。基础医学院2021级博士研究生郭亚伟为本文第一作者,明章银教授为本文通讯作者,该工作得到华中科技大学创新研究院技术创新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支持。

血小板GPVI促进叶酸所致急性肾损伤的模式图
心血管疾病是造成全球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最常见原因,且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在不断上升,其中血栓形成是其最严重的并发症。抗血小板治疗作为关键手段,被广泛应用于缺血性卒中、心肌梗死等血栓性疾病的治疗过程中。但现有抗血小板药物仍存在一些出血风险、药物抵抗、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因此寻找新的抗血小板活性药物十分有必要。毛冬青是一味活血化瘀中药材,其中含量较丰富的单体成分之一——毛冬青皂苷A(Ilexsaponin A1,IsA),具有促血管生成、抗凋亡和抗炎等作用。然而,IsA对血小板功能活性的作用和具体机制目前仍不清楚。
2025年2月25日,Journal of Ethnopharmacology在线发表题为“Pharmacological effects and mechanism of Ilexsaponin A1 in modulating platelet function”的研究论文。研究发现,IsA不仅显著影响多种激动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功能,还有效抑制了整合素αⅡbβ3的双向信号传导以及第二信使Ca2+的动员过程。此外,IsA还降低了Syk-PLCγ2、PI3K-Akt-GSK3β和MAPKs等多种信号通路的磷酸化水平,在小鼠颈动脉血栓形成中表现出抑制作用且在一定剂量范围内没有出血风险,本研究揭示了IsA具有作为新型抗血小板药物的潜力。基础医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张妤敏为本文第一作者,明章银教授为本文通讯作者,该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支持。

毛冬青皂苷A抗血小板作用机制模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