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系简介
学系简介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系概况 >> 学系简介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理学科是我国现代药理学发源地之一,1912年开始讲授药理学,1925年正式成立药理学馆,由德国著名药理学家Kessler A教授担任第一任主任。1996年分设临床药理研究所,2001年合并成为药理学系。1979年和1981年分别获批为全国首批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学科,1979年被卫生部批准为“国家临床药理研究室”,1991年批准为博士后流动站,1994年被批准为湖北省重点学科,2001年被列入教育部“211”工程重点资助学科,2002年被批准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药理三级实验室”,2004年被评为“湖北省精品课程”,2005年通过“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I期临床试验研究室”评估,2007年被遴选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009年获批国家精品课程,并作为牵头单位,获批“国家新药创制重大专项——武汉综合性新药研究技术开发大平台”,并作为主要牵头单位组建全国首家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华中科技大学生物医药研究院”。2011年获批建设“药物靶点研究与药效学评价湖北省重点实验室”,2013年获批“药理学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16年药理学课程获批“湖北省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2018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2019年获批“湖北高校省级教学团队”,2020年药理学课程获批“国家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2021年药理学与毒理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前1‰,目前世界排名第83位。

我系曾涌现出吕富华、江明性、胡崇家、方达超等著名药理学家,和钱家庆、姚伟星、曾繁典等知名药理学教授。吕富华教授等对我国植物资源羊角拗进行系列研究,提取并证明羊角拗苷的强心作用,这是我国植物资源中第一个被发现并应用于临床的强心苷,荣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励;江明性、方达超教授等首次证实和提出粉防己碱是一种钙拮抗剂,亦是我国发现的第一个具有钙离子拮抗活性的中药成分;江明性教授担任原卫生部规划教材《药理学》(第2、3、4版)主编。他们为我国药理学特别是心血管药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药理学系现有教师20人,包括正教授11人、副教授8人、讲师1人。其中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1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名、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2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名、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名、湖北省“百人计划”2名,宝钢优秀教师奖获得者1名,中国药理学会Servier青年药理学工作者奖获得者3名。

我系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有神经精神药理学、心血管与代谢药理学与肿瘤药理学。神经精神药理学主要学术带头人为陈建国、王芳、李明锋教授,研究骨干有龙利红、胡壮丽、吴鹏飞教授等。现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973计划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1人、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1人。作为负责人主持“认知和情感障碍性疾病发病机制和干预策略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心境障碍性疾病研究”教育部创新团队、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主要围绕情感障碍性疾病,特别是抑郁症、药物成瘾等的发病机制和药物靶点展开研究。获科技部“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A类、B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等资助。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Nature Neuroscience、Neuron、Science Advances、Molecular Psychiatry、Biological Psychiatry等国际神经精神科学领域权威期刊,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湖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等。心血管与代谢药理学主要学术带头人为明章银、付琴、方超、陈伟教授等,现有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1人,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围绕血栓及血小板相关疾病、心血管及代谢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及药物靶点展开研究,获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部高端外国专家项目、教育部装备预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面上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等资助,研究成果发表在Circulation、Blood、ACS Nano、Autophagy、Nano Letters、Pharmacological Research、Thrombosis Research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奖一等奖等。肿瘤药理学主要学术带头人为徐戎教授等,现有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围绕新型纳米药物构建、肿瘤药效学评价、肿瘤相关信号通路开展相关研究。近年来课题组应用纳米医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现代实验技术,构建了可有效携载化疗药物、核酸药物的抗肿瘤新型纳米载体,并揭示了中药活性成分的抗肿瘤作用及作用机制。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湖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青年人才项目、武汉市科技计划等基金的支持。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ure Biotechnology、ACS Nano、Small、Journal of Experimental &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Nanoscal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nomedicine等。

我系主编参编专著与教材20余部,包括主编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规划教材《药理学》(第2、3、4、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主编国家级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医学教材《药理学》(第1-4版)(科学出版社),主编全国高等学校长学制规划教材《药理学》(第3版)。获卫生部高校优秀教材奖、卫生部及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主译国际药理学权威著作《Goodman & Gilman药理学和治疗学手册》。主编《传出神经系统药物药理实验》获中华医学会第五届全国教育技术优秀电视教材三等奖;陈建国教授作为共同主编的《药理学》教材获批首届全国优秀教材奖一等奖。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和湖北省高校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

我系实验室现有面积约1600 m2,共有大型实验仪器设备533件,总值近1000万元。自1978年以来共培养硕士研究生560余名,博士研究生280余名,为国家培养了大量药理学高级人才,许多人已走向重要的学术和行政岗位,活跃在国内外教学、科研的第一线,成为药理学界知名人士,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内同类学科学术带头人、国外著名大学教授等。